生長激素是什麼?完整解析生長激素的作用、治療時機與安全性

生長激素全解析,從身體如何製造生長激素 、治療時機到安全性評估

作者: 蒔蒔診所主治醫師 兒童內分泌科 李心茹醫師

 

前言

生長激素跟”長高”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?生長激素如何給予?有效嗎?安全嗎?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呢?

就讓我們帶您了解:
• 生長激素在身體中的角色與運作方式
• 哪些情況下會考慮使用外來的生長激素
• 治療的方式、所需時間與療效評估
• 常見的副作用與長期安全性的研究結果

 


 

一、生長激素是什麼?

生長激素(Growth Hormone, GH)是由腦下垂體分泌的一種關鍵荷爾蒙。它會透過刺激肝臟產生 IGF-1(類胰島素生長因子一型)來發揮影響力。

這個 IGF-1 就像身體裡的成長使者,能夠活化骨頭裡的生長板、促進軟骨細胞增生,讓骨骼逐漸拉長,幫助孩子長高。同時,它也能增強肌肉、幫助脂肪代謝,讓孩子不只是長得高,還能長得壯、更健康。

 

生長激素的分泌不是全天候,而是「脈衝式」的

意思是,它並不會全天候平均釋放,而是在某些特定時段分泌得特別多。

其中,晚上 10 點到凌晨 2 點之間的深層睡眠,正是一天當中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高峰期。所以我們會強調讓孩子睡得早、睡得飽,是CP值最高的長高方法。除了睡眠之外,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(持續15分鐘以上)也會刺激生長激素分泌,而飯後3小時、當血糖稍微下降時,體內也會出現一波濃度上升的反應。

相對地,如果孩子的生活習慣不佳,像是長期攝取過多糖分、血糖偏高,或者因慢性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特殊症候群、腦下垂體瘤等等情況,則可能抑制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。

換句話說,就算沒有打針,幫助孩子養成早睡、愛動、不吃太甜的生活模式,本身就是支持他們體內生長激素正常分泌、自然長高的最好方式!

 


 

二、什麼樣的孩子會需要「外來注射」的生長激素?

通常會建議進一步考慮生長激素治療,是在經過詳細評估後,發現孩子的成長狀況落後,而且在排除營養、慢性病、生活習慣等其他因素後,依然長得比預期慢。

常見的適應症包括:

  • 生長激素缺乏/相對缺乏:身體分泌量不夠。
  • 特發性矮小:雖然沒有明顯疾病,但身高偏矮。
  • 出生小於孕期週數 : 出生時體重或身長明顯偏低(低於同出生週數的新生兒),且長大後也沒能追上。
  • 一些特殊的遺傳症候群,例如透納氏症或努南氏症等。

要不要打生長激素,不能光看身高數字,更要評估骨齡、成長曲線的變化、生長速度,以及有沒有其他潛藏的遺傳內分泌問題。

 


 

三、生長激素怎麼用?需要治療多久?

臨床上使用的生長激素,是經由重組技術製造,而不是從人體或動物體內提取的。這樣的製劑與我們體內自然分泌的生長激素結構非常相近,效果也更穩定、安全。給藥方式為皮下注射,目前多數情況下是每天施打一次,這樣的頻率也最貼近身體自然的分泌節奏。

需要提醒的是,生長激素不是短期見效的療法。通常需要持續治療至少 2 到 3 ,有些孩子甚至需要更長時間。而且「施打的完成率」很關鍵——該打的日子就要打到,達成率至少要有 85% 以上,才能讓療效穩定發揮。

以「特發性矮小」的孩子為例,如果連續接受治療三年,平均的年成長速度預期會是:第一年:約 8–10 公分,第二年:約 6–8 公分,第三年:約 6 公分。

當然,每位孩子的生理條件不同,實際的效果會受到起始身高、骨齡進展、生活習慣、遺傳因素等多項條件影響。整個療程中,醫師會定期安排抽血,像是檢測 IGF-1 的濃度,以及追蹤身高與體重變化,必要時調整劑量,確保治療達到最佳效果,也維持在安全範圍內。

 


 

四、生長激素的副作用與安全性怎麼樣?

多數孩子打生長激素的反應是良好的,也不太會出現嚴重副作用。最常見的是注射部位有點不舒服,有時可能紅紅的或癢癢的。

比較罕見但需要注意的副作用包括:

  • 顱內壓升高(可能表現為頭痛、噁心)
  • 股骨頭滑脫(尤其在快速長高階段)
  • 脊椎側彎惡化(原本就有側彎的孩子需特別留意)
  • 水腫、血糖上升

 

那麼,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來了:

「使用生長激素的孩子,長期下來會不會增加健康風險?尤其是癌症的機率?」

這個問題早在生長激素開始廣泛使用的初期,就受到學界重視。歐洲曾啟動一項大型多國研究EU SAGhE計畫,追蹤超過2萬名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孩子,當中包含生長激素缺乏、特發性矮小、出生小於孕期週數等不同適應症。

 

研究結果告訴我們:

對於這些一般接受治療的孩子,並沒有發現癌症風險或死亡率增加

這樣的數據,讓臨床使用生長激素更具信心與安全感。

不過,有一個例外要特別注意:針對曾經罹患過癌症的孩子,雖然生長激素治療不會導致原本的癌症復發,但可能稍微提高續發性腫瘤(第二型癌症)的風險。因此,這類孩子是否適合使用生長激素,需要由醫師做個別化評估與風險討論,才能做出最妥當的決定。

 


 

總結

生長激素是一種幫助孩子追上生長曲線的工具,對有需要的孩子來說,是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治療手段。要不要使用生長激素,最關鍵的仍是專業的醫師評估與家長和孩子的決定。若您對孩子的生長有疑問,歡迎向兒科內分泌專科醫師諮詢,找到最適合你家孩子的成長路線 !

 

參考資料:

1. 台灣小兒內分泌專家共識會議:生長激素治療與病患療程最佳化(Taiwan Pediatric and Endocrinology Expert Meeting, 2023)

2. 歐洲生長激素治療安全性與適應性研究(EU SAGhE Study)

3. 小於妊娠週數出生兒的國際共識指引:從嬰兒期到成年期的病因與治療建議(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 o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, 2020)

 


 

蒔蒔診所:時時刻刻為您守護孩子的成長發育

「蒔」有養育之意,日文為守り(mamori),亦有「守護」的含意。我們不僅解決兒童疾病需求,更專注於有特殊需求的孩童,包含營養諮詢、成長發育、青春期早熟、心理陪伴,以及母乳支持等。透過專業醫療團隊時時刻刻陪伴著每個家庭攜手育兒,提供最佳照護品質與全方位支持,守護每一個孩子的健康。

.醫學中心級主治醫師評估治療

.多元化跨領域專業醫療團隊

.精緻個人化醫療照護服務

.專責個管師全程追蹤關懷

.全面、全程、全家的健康照護管理,呵護孩子的每一步成長

立即LINE預約

 


 

小森林兒科診所:為您守護孩子的每一天健康

小森林兒科診所提供專業的兒科疾病診察及完整的公自費疫苗服務,包含口服的輪狀病毒疫苗、流感疫苗(👉認識流感、👉了解流感副作用)、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(👉認識肺炎鏈球菌)、腸病毒疫苗(👉認識腸病毒)、腦膜炎雙球菌疫苗(👉認識腦膜炎)、RSV長效型單株抗體(👉認識呼吸道融合病毒、👉認識RSV長效型單株抗體)及其他多種自費疫苗,請透過我們的官方LINE進行網路預約、電話預約或現場掛號。讓您的孩子享有全面的保護,現在就來預約疫苗施打,為孩子的健康建立堅實的免疫防護盾。

 


 

作者:李心茹醫師 蒔蒔診所主治醫師

專長:

兒童生長發育(身材矮小、性早熟)
兒童青少年肥胖
兒童一般疾病
兒童感染疾病
健康篩檢與疫苗注射
嬰幼兒與兒童發展評估

現職:

小森林兒科診所(關埔)主治醫師
小森林兒科診所(嘉豐)主治醫師
蒔蒔診所主治醫師

 👉了解醫師更多

其他衛教

睡得好,長得好:打造孩子一輩子的睡眠健康
生長激素是什麼?完整解析生長激素的作用、治療時機與安全性
媽媽打了RSV疫苗,新生兒要打RSV抗體嗎?